第十七章:道入心底,义薄云天

2010-01-20 13:58

诗 云:

  百年不过一晨露,名利身家有且无。

  倘若平生轻道义,临终何处问前途?

  道有天道、地道与人道,又都统一于宇宙大道。大道贯穿层层时空,虽有不同层次、不同境界的不同表述,却决不背离宇宙的根本特性。与此特性相合,即在道中;与此特性相悖,即为失道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,不得不失,不失不得,俱由宇宙的根本特性均衡。有道,必致威德;悖道,必损大德。道似不可捉摸,却客观实存,并支配一切。德亦不是精神范畴的虚物,同样客观而真实。

  天下无道,所以讲仁;仁亦不行,所以有义。义是人的标准,而非神的标准。因为神人之间,本身便有天然的差异与鸿沟,故标准不同,天道使然。人之有义,先已符合人道;义的标准一层层升华,便可沟通天道。义有道义、仁义、情义等等搭配,情义更多强调人的情感色彩,仁义更多强调君子、圣贤的准则,道义更多强调入道得法的通天途径。

  人能坚守道义,可以不忌名利,不避生死。何也?名利只是此生此世的现实利益,于生命全程而言,最不值得倚靠。生死只是生命轮回前后的过渡,寻常层面的人们都要走向肉体的死亡,死亡之后都要走入生存的下一阶段。然而道义在心,必定珍贵莫比:因合人道,故是尘世的义人或君子;因无愧良知,故来得磊落去得坦荡;因合天道,故积大德与大威,足致此后生命的辉煌。或者说,他失去名利,他却得到万众罕见的珍奇;他失去性命,他却可以在更高时空永生。

  反之,无道无义之辈,不只身败名裂,更将跌入万劫难复之渊,永受煎熬,甚至彻底销毁。人必须清楚:人非不明不白而来,也不会在百年之后一了百了;正因生命有多重时空的多种生存状态,人才具有存活、挣扎的意义;正因人是由神堕落而来,又可循道返回神的世界,人才可以满怀希望与向往。不懂此理,唯顾眼前名利与安危者,无不身心迷茫,徒耗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