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析《论语》智慧

4 切忌获罪于天

2010-01-13 07:13
  4.切忌获罪于天 王孙贾[1]问曰:“与其媚于奥[2],宁媚于灶[3],何谓也?”子曰:“不然。获罪于天[4],无所祷也。” ——《八佾第三》   【简 注】 [1]王孙贾:卫国权臣。据说是周王之后,因得罪于周王,出仕于卫。 [2]奥:后室的西南角,被视为尊者所居的位置。 [3]灶:古人认为灶里有神,因此在灶边祭之。这里王孙贾以奥比喻卫灵公或其宠姬南子,以灶自喻,暗示孔子与其巴结于卫灵公及南子,不如巴结自己更实惠。 [4]天:上天,最尊的神。 【意 译】 王孙贾问道:“‘与其巴结奥神,不如巴结灶神’,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孔子说:“不对。如果得罪了上天,

3 天道左右一切

2010-01-13 06:53
  3.天道左右一切 司马牛忧曰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[1]。”子夏曰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[2]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” ——《颜渊第十二》...

1 得道无憾

2010-01-13 06:52
  1.得道无憾 子曰:“朝闻道[1],夕死可矣。” ——《里仁第四》   【简 注】 [1]道:道理、主张,此指真理。 【意 译】 孔子说:“早晨能得知真理,即使晚上死去,也不怕了。” 【理 释】 生死于人,无疑是大事。如果人已无惧于死亡,那就没有任何物什可以使他惊怕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人怎样才能做到不计生死? 有一种人轻死,比如自杀与横行无忌一类,他们以为,人死如灯灭,再也没有任何知觉,此前的一切不幸或罪恶,都可一笔勾销。此系浅见,纯属自欺欺人之谈。因为身后,究竟有没有天堂和地狱,究竟有没有生命的轮回与延续,究竟有没有善得善报、恶得恶报的真实

2 道在,一切皆在

2010-01-13 06:52
  2.道在,一切皆在 子曰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耕也,馁[1]在其中矣;学也,禄在其中矣[2]。君子忧道不忧贫[3]。” ——《卫灵公第十五》   【简 注】 [1]馁:饥饿。 [2]禄:俸禄。 [3]忧:忧虑、担心。 【意 译】 孔子说:“君子谋求真理,不谋求衣食。耕种,有时会挨饿;学习,却可以得到俸禄。君子只担心真理不能畅行,却不为贫穷忧愁。” 【理 释】 常人所重者,在于功名、富贵与情感,这本无可厚非。然而,如果仅限于此,却不获知真理大道,则其已得的外在之物,极易失去;则其所求的外在之物,极难得到。 道,既是宇宙万物的特性与规律,必定无所

第一章 悟道

2010-01-13 06:51
  人因何而活?人人都想知道,却非人人都能明白。不明存活之要义,生必迷茫,死必恐惧,所行所言必铸大错。 至少,人均须询问:人从何处而来,人往何处而去;个体与宇宙之间,到底如何沟通? 无此,荣辱、得失、生死等等,都不足以依恃。人生如白驹过隙,一切都剧变于须臾,如何依恃? 唯有悟道,从人体、生命、宇宙的整体、终极关怀切入,了知生前身后的因果,洞察天外有天的真相,悟会宇宙万物的规律,才能拨云见日、心明眼亮,才能谨遵人伦与天道,活出真正的清醒。 道即宇宙的根本特性及规律。老子多论天道,孔子多论人道;释迦与耶酥,则为众生提供由人而神的修习途径。天地人道,由宇宙的特性一脉贯穿。 所以,《论语》之

从正心开始的大成智慧

2010-01-13 06:50
  关于《论语》的阐释,历来众说纷纭。却似一致公认,儒、道各成体系、泾渭分明,孔子不信神鬼、不关出世,《论语》以仁为本、自足无瑕。尤其近代以来,由于斯文舛乱,理论入于繁琐,人们多没跳出以儒解儒、以人会仁、以俗世论入世的窠臼,以致孔子之宏旨、之原意、之用心,很难得到明白无误的展示,也难有效教化于今人。为此,本书从“心灵”、“智慧”的角度切入,探讨《论语》的终极旨归、核心标准、修养正途与如意境界,力求从世俗与学究的一般套路中跳脱出来,挖掘其全新的意义。 全书选择《论语》中与“正心”相关的句段122则,分属4卷13章。每则按“选文”、“简注”、“意译”、“理释”、“例述”的体例展开,“理释